儿童剧本杀,能否成为“第二课堂”?

本报记者 朱瀚墨

“周末,去打个本?”曾经风靡成人社交圈的剧本杀,正在苏城少儿中悄然流行。据了解,作为一种新兴游戏,儿童剧本杀面向6-14岁少儿,一般以剧情为核心,开展沉浸式、演绎式剧本游戏。有家长认为,儿童剧本杀集合知识性与趣味性,体现寓教于乐;也有家长担心,儿童心智尚未成熟,剧本的研发和游戏过程,能确保健康向上吗?

剧本杀中的道具,可以帮助孩子快速“进入状态”。  记者  朱瀚墨摄" src="https://www.gameway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11/A05_p35_b.jpg" alt="  剧本杀中的道具,可以帮助孩子快速“进入状态”。  记者  朱瀚墨摄" width="600" height="449" />

剧本杀中的道具,可以帮助孩子快速“进入状态”。记者 朱瀚墨摄

沉浸体验中获得新知

儿童剧本杀远非“过家家”

完成周末作业后,10岁的张新文最期待“打本”。“我很喜欢历史本。”说起自己的游戏经验,他顿时来了精神。最近,他在《三国演义》剧本中扮演诸葛亮。孩子们穿上长衫,戴好纶巾,利用道具卡、技能卡,调兵遣将、攻城略地,最终“占领洛阳”。“我很早就看过书,玩起来挺轻松。”摸到了游戏诀窍,他说,现在自己更喜欢看历史著作,“万一哪天又遇上我熟悉的本呢?”

“综合运用服饰、道具、环境、音乐,帮助孩子快速沉浸,并在‘队友’的配合下完成任务、潜移默化地学习,是儿童剧本杀一大特征。”苏州夜鸦演绎剧社负责人江涛说。在剧本架上,《来电》聚焦电信诈骗,帮助孩子了解诈骗手段;《鼓鼓的钱袋》提高分配水平,注重孩子财商培养;《闪闪的红星》以红色历史为背景,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。“这些剧本,往往是真实生活的投射。”江涛认为,它们都有现实教育意义。此外,研读剧本,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,帮助培养深度阅读;沉浸式演绎,能激发孩子探索新知、启发思想;团队协作,则可以提升创造力、增强责任感。

据了解,相较于成人版的桌面游戏,儿童版剧本杀已经更进一步,出现不少实景演绎。根植孙武文化,苏州驴先生逆境商教育推出“36计文武课堂”,以兵法解读、实战解析、攻防技能等为切口,引导儿童化身军事角色,参与户外对抗。“这并非升级版‘过家家’。”公司负责人严铭说,儿童剧本杀有主题、主线和角色限定。剧本中,每人都有隐藏线索,大家要相互启发,在DM(主持人)的引导下,一步步学习并应用知识,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。此外,优质的剧本,能为孩子带来价值观的正向引导。这些特点,“过家家”都远不具备。

提升素养需因人制宜

“第二课堂”分龄标准亟待统一

钟奕今年读六年级。尽管处在升学当口,妈妈周星渲却依然鼓励她劳逸结合,在周末参加剧本杀。目前,钟奕的“战绩”已超20场。“我感觉她的表现力、理解力、组织力、演绎水平和表达能力,都有明显提升,剧本杀不亚于一所‘第二课堂’。”周星渲说,在10月初的一次户外拓展中,钟奕展现了优秀的组织、社交能力,带着比她大三四岁的组员们,圆满完成任务,这让她惊喜不已。但周星渲坦言,找到同年龄段孩子、合适的剧本,“组局”有难度。

据了解,目前,儿童剧本杀可以分为四大类:欢乐机智类,主打能力养成,6-9岁儿童需辅助完成;逻辑推理类,主打故事演绎、解谜,10岁以上儿童方可独立完成;情感还原类,主打角色扮演,一般面向12岁以上少年,鼓励家长参与,以增进亲子关系;而课本知识类,由于穿插的历史、文学、英语,甚至物理知识,来自不同年级,因此“组局”更难。

受年龄影响,孩子们的理解力、表达能力往往存在差距。9月中旬,市民黄女士带着7岁的女儿参加了一场儿童剧本杀。“虽然剧本上有拼音,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,只能被DM‘带着跑’,游戏中几乎没什么兴趣。”她认为,创作者、剧本店应该在年龄划分上更细致。针对低龄儿童,如果有音频、视频形式的剧本,孩子们会更易于理解。“6-8岁的儿童,对音乐、色彩的反应更强。10-14岁的少年,一般对分组对抗、个人价值的敏锐度更高。”严铭说,他们也在根据反馈不断调整,如引入年龄细分更明确的剧本、同一游戏设置“进阶式”玩法等,避免“低龄童不懂、大龄童不屑”的窘境。

课后活动是减轻负担

虚拟人生体验应回归休闲本质

以“儿童剧本杀”为关键词,在大众点评网上,搜索结果高达700余条。但在详情页不难发现,绝大部分为成人游戏社,仅提供部分儿童剧本。在评论中,有家长反馈:“想带娃去体验,无奈大人的游戏基本不适合孩子。”江涛说,与成人版常见惊悚内容不同,儿童版只有“剧情”没有“杀”,它更合适被称为“剧游”,是一种课后活动的补充。孩子参与其中,更多的是寻求童年快乐。

今年7月,文旅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》,从内容管理、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,强化主体责任,明确监管职责,确保未成年人在健康成长的基础上,获得正向积极的游戏体验。

吴江区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负责人薛晟认为,从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、思维发展来看,利用声、光、电等,营造出来的虚拟人生体验,很贴近孩子们的休闲需求。在移情的过程中,孩子们也更容易情绪宣泄、疗愈,因此,它存在一定正向作用。但儿童剧本杀,本质是休闲娱乐而非教育,不应当过度强调其教育意义。“事实上,学习知识,只是孩子在休闲中的意外收获,并非目的。”

“如果与学业结合太紧,孩子的接受度一定会下降。”薛晟认为,不管是“擦边球”式介入学科培训,还是强化课业教育,都不应是儿童剧本杀的模样。要避免游戏异化,成为新形式的“校外培训”,需要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上,认真践行“双减”要求。此外,还应对游戏安全设置、游戏时间设定、游戏定价等积极监管。

扫描微信二维码,关注更多游物语游戏资讯

本文由 游物语官方网站 作者:GameWay 整理发表,其版权均为作者所有,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游物语官方网站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来源。本站连接:www.gameway.cn
13

抱歉,评论已关闭!